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
推广创新技术都存在群众路线问题,而中国的群众与西方发达国家非常不同,这一条决定了BIM领域许多关键问题,如难于高效专业建模,采用了先进的BIM方式反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这是过去十年来BIM推广失败的最基础原因。
虽然BIM理念已经普及到了尽人皆知,大家都认为BIM是未来的方向,但是在生产实践中却失去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谁是建筑行业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两千万使用电脑工作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五千万使用智能手机的农民工。其中有五百万设计师,自从本世纪初甩掉图板之后,他们在电脑上就普遍在使用CAD工具,一直到今天BIM时代降临。又有一千万技术人员要使用设计师画的图,也是CAD工具。
虽然BIM与CAD并不是严格对立的关系,但是在推广BIM的早期,人们普遍把两者对立起来,似乎BIM是要取代CAD的新一代技术。而今不仅没有取代,反而BIM成为了双轨制——即一条无关紧要、甚至于是可有可无的轨道,这就是失去群众基础的具体表现。参考:为什么BIM工作如此苦逼,因为在旧生产方式里
诸如Revit这类全专业建模软件,学习软件操作技巧是没有太大难度的,难度在于专业本身,因为每个人只能掌握一两门专业,绝大多数只能做到熟通一门,兼带懂得其他,所谓隔行如隔山,置于建筑产业链则是:在大建筑学科里面跨专业就如同跨越一座大山,相当于别的行业的跨行。
笔者(光铭研究院陈光教授)是九十年代工民建专业出身,也在大学土木系当过老师,从事过的工程项目大大小小也有十数个,后转至完全另类的FM专业和信息化领域。笔者深知学习一门工程类专业及转行到管理类专业的学习成本,学会一门专业不仅仅是能力问题,更主要是一个学习时间问题。不是你学不会,而是你没有足够长的时间来完善一个专业知识体系,因为通常一个工程专业达到熟能生巧程度都需要若干年的学习和实践。
这个事实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是一样的。而中国的独特性在于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时代局限,中国建筑工业才刚刚进入相当于西方历史上的1.0时代,它所需要的是大量熟练掌握1.0生产方式的技术人员,因而3.0以上的需求就不那么急迫。而且这个“大量”是指五百万数量级的尺度规模,超过西方总和数量的低成本高效率的人才培养造血机制,这个规模完全是中国特色的。
这个群众基础结合生产方式直接导致了所谓的“双轨制BIM”(设计师仍然用CAD做设计,然后BIM小组拿CAD图来翻模),盛行至今,全国的学费也花了上千亿级,极大普及了BIM的术语,现在已然是尽人皆知。但是,如此这样下去,终将变成彻底的空中楼阁——对生产实践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这也是为何十几年来发达国家顺利切换到BIM技术,而中国则完全不能的根本原因所在。
这让我们不得不从零开始反思BIM与CAD的第一性原理,从生产方式到软件开发技术的方方面面,都存在大量的问题,本专栏将会采写一个“BIM系列文章”来分析。
本文已刊载于《新营造》杂志2020年第二期。
最新文章
政策新闻 | 孝感住建局2025年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审批结果的公告 孝住公告〔2025〕7号 政策新闻 | 赤峰住建局关于2025年第十五批建筑业企业专业承包资质审查意见的公示 政策新闻 | 广西住建厅关于2025年第二十五批二级造价工程师注册人员名单的公告 政策新闻 | 漳州市住建局 漳州市生态环境局 漳州市自然资源局 漳州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印发《漳州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的通知 政策新闻 | @漳州考生:2025年度一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开始报名! 政策新闻 | “节”尽所能,打造绿色转型新标杆 ——聊城扎实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 政策新闻 | 温岭市住建局召开2025年温岭市农村建筑工匠培训会 政策新闻 | 嘉兴市区2025年上半年瓶装液化石油气质量抽检结果公告 政策新闻 | 惠州关于公开征集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涉企行政执法问题线索的公告 政策新闻 | 四川省住建厅关于公布2024年度四川省工程建设工法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