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新闻 | “节”尽所能,打造绿色转型新标杆 ——聊城扎实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

发布于:2025-07-05 17:50:08

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100%;

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000余万平方米;

建成节能建筑超4000万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8.6万平方米;

……

数据事关城市建设和民生福祉,而数据背后,是全市住建系统推动城市建筑节能降碳、促进行业绿色转型的不懈努力。

当120元一吨的普通石子,在信源环保建材车间历经煅烧、转化、再生,最终蜕变为石膏板、轻钢龙骨等绿色建材,完成神奇的“六次变身”这不仅是工业智慧的闪光,更是聊城向“绿”而行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市坚持“标准引领、节能先行、智能建造、绿色筑基”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积极培育绿色建筑新质生产力,为建筑领域绿色转型提供了“聊城样本”。

自2016年全面推广绿色建筑以来,聊城便锚定高标准,对主城区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划定高星级强制实施区。为扎实推动做好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2025年聊城市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工作要点》《聊城市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陆续出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一系列顶层设计,形成了聊城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时间线”和“战略图”“。十四五”以来,全市新增绿色建筑超2200万平方米,19个市级高品质住宅项目全部达一星级以上,8个省级高品质住宅项目更是全部按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造。

作为国家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聊城拥有3个国家级、8个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政府投资工程、大型公建等全面实施装配式建筑,社会投资项目装配式占比在市辖区和县(市)分别达 55%和 45%。通过推行系统集成设计、精益生产施工,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比已超50%,实现了建筑方式从粗放到集约的根本性转变。

为加强全链条降碳减污,聊城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连续多年保持100%,累计建成节能建筑超4000万平方米。节能改造深度推进,既有居住建筑改造85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改造160万平方米。同时,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显著增长,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达1300万平方米。

产业根基决定建筑品质。聊城聚力绿色建材“延链、补链、强链”,规上企业达266家,营业收入近900亿元。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冠县镀涂钢板制品跻身国家级产业集群,东阿新型建材、茌平绿色环保建材获评省级产业集群。循环经济模式大放异彩,信源环保建材以“石子六变”实现固废资源化,建成全球领先的石膏板生产线;冠县美安硅酸钙板、阳谷极景高性能门窗等产品获国家级绿色建材最高认证。

绿色,已成为聊城最耀眼的底色。近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了全省绿色低碳城市(城区)试点名单,聊城市成功入选,成为全省4个入选的地级城市之一。“借此契机,我们将加快培育绿色建筑新质生产力,加速绿色建筑从单体向规模化转型,在民用建筑绿色化提升、绿色建造方式工业化转型上狠下功夫,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6月30日,聊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筑节能与科技科科长李行峰说。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从一砖一瓦的绿色标准,到拔地而起的装配式楼宇;从传统建材的循环嬗变,到城市更新的深度降碳,聊城这座千年古城正在节能降碳的时代考卷上,书写着“机制活、产业优、生态美”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