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破内卷3:建筑元宇宙开辟新天地

发布于:2022-12-26 08:46:08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gh_176188fea1b3  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图片.png

建筑内卷化


在元宇宙的讨论中,我们无意戳中了严重内卷化的建筑痛点。

国内的BIM在新建工程里面被内卷化的设计费卷死了,无法步入正向设计(应为正常设计),因而只能游离在双轨制之二。进而寻求出路到施工,到了工地,掉坑里死。运维,有点像那么回事了,建筑运营、园区运营、城市运营都那么的像,似乎BIM运维是唯一的出路,找物业谈谈,找死。

陈光,公众号:ProptechFMBIM建筑元宇宙12:重装上阵

BIM技术似乎要深陷在这内卷化的格局之中,而无法逃脱。有什么创新技术会如此难推?在过去漫长的年代里,中国的BIM业界到处找寻BIM价值出路,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竟无着落。

国外业界笃定的能够给AEC行业带来革命性提升的BIM技术,在国内彻底陷入内卷。不仅BIM,类似的创新技术,如智能化、智慧,命运也同款。

一个真实的智慧案例

2018年某工程上线“智慧现场”(即智慧工地),每一个施工楼栋都安装了运动传感器监测工人活动,差不多安了两千多块传感器。


后来项目完工,项目组默认工人会取下来,所以没管。直到有一天,项目总巡视现场,问吊顶上的小黑块是啥?工人面面相觑,说以为是装饰。

这个案例很有代表性,甲方出钱买了技术,乙方(施工单位)却当做摆设。

智能项目的普遍失败

智能或智慧的项目,大到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工地,小到智慧建筑(楼里面其实就是传统的弱电智能化,只不过智能这个词早就被工程行业用烂了,现在正好用似乎各位高级的智慧这个词),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这说明里面真正的刚需所占的比例极低,或者说供需严重错配。

徐匡迪院士主导的全国智能建筑使用情况调研,揭示出智能建筑有90%的比重是浪费的。(徐匡迪,2015)

我每每到一个地方去考察这种运维项目就会问:那个大屏前面是谁在看?多半都是保安,保安能看的就是监控视频抓小偷。

智能建筑的整合革命:新营造信息革命系列4

安防

保安抓小偷属于安防(security),这一块倒是刚需,所以安防行业最近这些年发展迅猛,特别是杭州的几家,如海康、大华,这导致弱电智能化行业发生本质的变化,颠覆了以前很多年来以深圳为代表的建筑智能化供应商体系。

而且这个技术同样应用于交通和公安,所以造就了那几家大厂。现在就连华为也忍不住也进入这个市场,钱实在是太多了。真正有现实需求的技术,钱自然涌来。

人工智能

其中视频里面又孕育出来计算机视觉这个专业,有了应用场景,有了钱,所以研发也发展的极为迅猛,这是人工智能能够落地的为数不多的场景之一,现在这个技术已经便宜到了几千块用小区监控视频,就可以抓高空抛物而且不需要保安在那里看着。

image.png

在人工智能这项技术的发展上,相比于算法来说,更急缺的是数据,监控视频提供了极佳的数据来源。毕竟在建筑领域,能够称得上大数据的数据并不像鼓吹者想象的那么多,甚至于可以说是极少。解读建筑营造的信息化革命之一:大数据

结论

一切案例与分析都表明,建筑的内卷化是全方位的,极少有内置于建筑界的创新空间存在。凡是能够显著推动建筑界创新发展的动力源都来自于外界。

今天,建筑元宇宙这个概念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外部性。而且这个通往元宇宙的道路上,BIM竟然要成为建筑破内卷的垫脚石。BIM破内卷、智慧城市、等同BIM、等同装配,一齐走到了一起,进入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