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同BIM9:城市级CDE

发布于:2022-12-20 10:56:22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gh_176188fea1b3  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图片.png

CDE,Common Data Enviroment,通用数据环境。这是BIM领域的经典概念,是为整个项目团队用于收集、管理、分发文档、图形模型和非图形数据的单一数据来源,创建这个单一信息来源支持项目团队成员之间的协同作业,帮助避免重复劳动和错误(ISO19650)。大体上就是一个项目的工程数据库的概念。

这是一个项目级的定义,显然,只能用于项目级的运作。如果上升到企业级、城市级,该如何运用数据库信息源呢,一般都会自然的认为把一个个项目数据库集中起来、整合起来就是全社会的数据库了,但在实践上,这是想当然的,行不通的。

于是,就引出了一个新的城市级概念,仍然用CDE这个术语,但很巧妙的把E的environment替换成ecosystem(语出深圳建设科技促进中心主任岑岩处长)。CDE,Common Data Ecosystem

这是等同BIM理念的具体运用,也是重大理论创新。一语跳出层面的局限。

在城市级上,尤其是在中国,并不存在像国外那种工业软件的市场经济生态圈,存在的反而是有着强烈计划经济色彩的政府管控。所以,在中国建立生态圈是一个新的挑战和考验,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国外历史和现实的新的挑战。

在中国做城市级CDE,要走群众路线,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新营造的群众路线问题之BIM:生产方式5

即使是在国内的项目上做项目级CDE,按照ISO的经典理论,看似没什么问题,但只要在中国的项目环境下就存在多方利益主体的协同问题,就是老大难问题,一直都没有解决,成效甚少。而这一协同问题,现在已经在走向“党管项目”的方向和道路上去了,即党管BIM,而不是国外单纯的工程协同管理理论下的一般市场主体之间的基于契约的协作。

国外的过程协作带有鲜明的工业化的特征,是业已完成工业化之后的工程界的协作,处在工业化3.0~4.0的时代。而中国的整个工程界才刚刚进入工业化1.0的时代,根本不可能直接把工业化3.0的东西直接拿来用。

图片

中国只能寻找自己的适合于中国时代特色和工业化进程的做法,这包括整个工程管理体系、工程协同模式到CDE乃至于工具技术的运用。

我们在引入国外的工具技术的时候,常会忽略其背后的运作机制,尤其是其工业化进程的背景。比如国外BIM软件仍然处在单机版软件的时代,正在缓慢的向云端迁移。而中国与之配套进行BIM二次开发的前提就要基于他们的单机版软件。这实际上是一种制约。因为在中国的今天,已然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了,独步全球,谁还要去做单机版软件呢?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外的单机版软件都已经是过时的架构

项目级的CDE做法虽说是一个统一的数据库,但是它要统一的是无数单机版软件的各类格式,格式是单机版软件的必然产物,今天来看这就是一种局限,因为数据都是附属于模型的,以不同的甚至于是互不兼容的格式,最后还要去到CDE的统一数据库中,于是高大上的CDE就要陷入“格式的魔咒”而无法动弹,因此即使在国外项目上也运行的不理想,我们则觉得这一次他们想要从工业化3.0升级到4.0就会败于此地

此时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离奇的景象:中国在建筑工业化水平上落后于发达国家,在数字化方面却领先,于是我们就在引入发达国家的落后软件去提升中国落后的工业化。这不应该是中国的道路。

中国的道路应该是重新建构BIM及CDE这件事儿,它的起点就是把Environment提升为Ecosystem,从项目级提升到城市级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