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科协、科技界委员并参加讨论,共商国是。中国建研院副总工程师、建研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翠坤作为委员代表发言。
王翠坤介绍:
近年来,中国建研院参与了雄安新区建筑信息模型(BIM)管理平台、住建部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试点,承担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湖南省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平台建设等工作;
自己本身也多次参加政协组织的科技创新座谈会,并提交了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等提案,切实体会到,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加快城市建设数据流转对智慧城市建设至关重要。
一是工程建设项目的数字化是数字城市的重要基础
新建建筑通过数字化模型交付可直接进入到城市模型,要做好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的顶层设计,把这些数字化模型创建好、利用好。
二是打造国产软件生态环境
要重点打造国产BIM软件生态环境,制定政策鼓励应用国产软件,通过大量工程应用,促进国产软件的持续迭代和优化。
三是加快数据流转,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应加强有关行业和部门的联合,自上而下打破“信息孤岛”,形成多行业数据互联互通的数字城市底座,再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优势,辅助科学决策,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此外,建议强化转制科研院所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战略性支撑地位
进一步明确转制科研院所在基础性、社会公益性、国家战略性等科研工作中的地位,突出创新作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制定配套的政策和实施细则,注入更加充足的活力。
今年是国家“建筑业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今年的两会也承载了更多意义。在建筑领域,还都有哪些声音呢?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王玉志重点提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绿色智慧住区建设”等人民群众关心的话题。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对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推动城市更新、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面对这一重大民生问题,王玉志提出: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创新老旧小区改造模式,构建老旧小区管理长效机制。
建议推动改造后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引导利用现代化识别系统和视频监控、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打造一批“智慧住区”。
传统建筑业面临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方式粗放等问题,因此,创新建筑建造方式成为重点之一。
近年来,山东省大力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之路。尤其在推进绿色智慧住区建设方面成果显著,有效加快了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建设绿色智慧住区是发展智慧城市的基础工程,是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对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智慧社区建设,国家层面早有部署。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按照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务实推进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建设。”
2018年,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智慧住区建设评价标准T/CECS 526-2018》。
2019年,住建部发布《智慧住区及智能建筑产品系列标准应用实施指南》,为推动智慧住区建设提供了技术指导。
全国范围内多个省市已进行了积极探索。北京市、重庆市在全市推广“智慧小区建设”,山东省提出“创新城市管理、打造绿色智慧住区”,浙江省提出了“未来社区”建设目标。
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王玉志提出紧扣绿色智慧住区产业发展需求,支持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拉动作用强、弥补产业短板的科技创新项目。
在绿色智慧住区信息平台、BIM设计、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领域,开发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强化技术支撑。
绿色智慧住区充分利用绿色建筑技术和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住区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
王志玉表示,山东省已建成省级示范项目61个,带动形成大批新建绿色智慧住区。
从全国各地的实践来看,绿色智慧住区已形成一定规模,并且是大势所趋。
未来,在政策的进一步推动下,绿色智慧住区将迎来飞速发展,而BIM等信息化技术也将伴随着智慧城市的进程,获得更多发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