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新闻 | 【优化营商环境进行时】锦州市数据局在第八届政务服务博览会上荣获“优化营商环境宜商典型案例”

发布于:2025-07-06 10:50:12

近日,2025年第八届政务服务博览会召开,锦州市数据局通过申报的“锦州市‘两增三减两优’改革实践助力宜商高效新标杆”典型案例,荣获“优化营商环境宜商典型案例”。

锦州市始终坚持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重构“集成化服务+数字化赋能+成效化保障+闭环化监督”政务服务新生态,锚定“涉企业事项‘应进必进’集中办、涉群众事项‘应近必近’就便办”目标,紧扣事项“咨询与受理、实质性审查、发起并参与中间环节、办结发证”4个环节,持续推动实施“321”政务服务体系综合改革,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综合改革后,全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审批窗口平均减少46%,审批人员减少68%,办事等待时长减少67%,办事效率提升57%,事项综合窗口受理率、窗口受理成功率、电话回访满意率均达到100%,获得企业群众锦旗156面、表扬信450封。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三个优化”。着眼一体解决事项底数不清、权责划分不明、办理路径不准、行权效率不优等突出问题,优化了政务服务架构。综合考量“属性分类、法定层级、实施主体、申办路径、应进必进、就近就便”6个要素,对全市1531项政务服务事项逐部门、逐事项、逐环节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梳理,保证“7+1”事项分类精准、市县乡办理层级明确、承办主体权责清晰、职能转变方式多元。优化了权力运行体制。统筹考虑审批部门“行权特点、编制要求、业务特征、办件数量”4个要素,结合实际采取成立行政审批科、设立综合审批办公室、原有机构加挂审批协调机构牌子3种办法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市委编办源头上锁定审批部门“三定”职能、市委组织部指导选优配强“首席代表”和专职审批人员,保证改革深度见底、行权效率提升。优化了事项受办模式。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室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调整设置无差别综合窗口,综窗受理人员实行“抢单式”“积分制”绩效激励、落实“首窗受理、全程跟件、办结销号”监督机制,保证对后室审批行为形成有效制约。推出“办事易找关系”、综窗委托受理、潮汐窗口办理、查询咨询事项、多级事项县区办理、负面事项、高效办成一件事等13类事项清单,保证政务服务事项分类受办、政务服务资源集约应用。

坚持成效导向重塑“两个闭环”。着眼深入破解体外循环“办事难”、办事找关系“拜山头”等企业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重塑了业务“收受审评”监督闭环。围绕“审批环节相互分离、办理流程相互制约”,综合窗口实行收件、出件“背对背”编号对账,从根源上彻底遏止“体外循环”问题。完善电子监察系统,开通督办预警模式,实时监察反馈业务受理、审批流转、办理时限等,实现受理、审批、办结全程监督可控。审批部门33枚审批印章全部集中备案管理、“首席代表”签字使用,倒逼行政权力“三集中三到位”。市纪委监委派驻专职监督机构,设立监督二维码、推出鼓励监督举措10种情形等,丰富“办不成事反映”机制监督内涵。梳理313项“办事易找人”风险事项,创建办结用印“三联单”备案制度,“纪检+营商”通过回访摸排“吃拿卡要拖”线索、问评群众办事满意度等。重塑了人员“督考评报”管理闭环。坚持党建引领,整合组建10个独立驻厅党支部,常态化执行“扫脸打卡”、临时外出报备等制度,切实通过基层党组织把分散派驻的审批人员管起来。强化制度落实,印发《派驻市政务服务中心部门和人员规范化管理办法》,围绕人员调整配备、教育培养、管理监督执行13项举措;落实《派驻市政务服务中心部门及“首席代表”监督评议办法》,对审批部门、“首席代表”量化评分,每月向审批部门党组反馈结果、每半年呈报分管市级领导。

坚持需求导向完善“一个体系”。着眼完善“企业更加可感、群众更加乐受”的营商增值服务体系,全面解决企业群众获得感不强等问题,我们打造了“全域贯通”的营商增值业态,市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定每年的2月20日为“锦州企业家日”,并举办礼赞企业家精神系列活动;组织开展融资、法援等专题路演和专项对接活动,第一时间响应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政诺之言”助企行动,常态化落实“礼遇便利15项举措”、“优化营商环境10条禁令”等制度举措;全市148个政务(便民)服务中心全部实行办事材料免费复(打)印、综合性政务服务中心全部实行新开办企业免费刻章服务。搭建了“一总N+”的创新试点架构,建成运行“营商增值服务专区”,开通政策、法律等8个扫码直达通道,高频事项“二维码”公示上墙,“增值服务专员”现场提供网办等辅导;锚定“企业办事不出厂区、项目办事不出园区”、“设立绿色通道、全要素帮代办”、实行“预诊式”审前辅导、设立营商增值服务专窗4种模式开展多维试点,经验成熟后推开。优化了“线上线下”的互补服务举措,应用推广“惠企一站通”,提供惠企政策、人才服务等6个线上服务板块;依托“辽企通”70项涉企政策实现“免申即享”,清单式提供17项“营商增值”服务;建立“领导干部热线接听日”和“政企会客厅”工作机制,解决企业诉求更有效率、更有温度。

综上,全市深化政务服务综合改革工作“两增三减两优”改革成效,在事项进驻、服务效能上实现“两增”;在审批窗口、审批科室、审批人员上实现“三减”;在审批效率、服务质量上实现“两优”,改革“三化”样板间品牌正加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