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新闻 | 襄阳市安全站:探索安全治理新思路 构建社会共治新格局

发布于:2025-07-19 17:27:05

为充分激活社会监督力量,市安全站探索建立房屋市政工程领域安全生产举报奖励机制,通过畅通举报渠道、强化核查处置、及时兑现奖励,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安全治理,筑牢安全生产坚不可摧的“人民防线”。

一、机制先行,让群众监督有渠道有动力

自7月份举报奖励机制实施以来,市安全站始终秉持“便捷举报、快速核查、及时奖励”原则,大力推广襄阳市房屋市政工程安全隐患上报二维码等高效便捷渠道,让群众随时随地、触手可及地参与举报,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截至目前,累计受理举报19件,已全部办结,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7月15日,襄城区某建设项目一名从业人员发现地面裸露电缆线未做防护,存在用电安全隐患,通过扫描二维码快速举报。监督人员闻讯而动、火速响应,第一时间现场核实,当即下达整改通知书,推动隐患立行立改、迅速消除。这一案例生动诠释,身处生产一线的从业人员对现场风险隐患最具洞察力、最有发言权,是安全监督不可或缺的“前沿哨兵”。

二、靶向发力,以典型案例促安全施工

聚焦关键风险,靶向发力。激励社会公众积极举报事故隐患和违法行为,特别是可能引发群死群伤事故的重大风险,并对查实的举报行为给予相应奖励,为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注入持久的社会动力。7月11日,接到举报,樊城区某项目施工现场,一名作业人员违规未佩戴安全帽。监督人员立即赶赴现场核查,当场责令整改并对涉事人员开展警示教育,明确强调:“安全帽是生命保障,再热也要规范佩戴!”同时根据《新安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对项目负责人进行严肃提醒,督促其切实履行监管责任。针对夏季高温易诱发安全麻痹思想、作业人员易存侥幸心理不戴安全帽这一问题,市住新局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推动各在建项目将安全规范融入三级安全教育、岗前培训、班前喊话等关键环节,通过“讲清规定、讲明标准、讲透危害”,从思想根源上消除麻痹侥幸,有效遏制违规行为,源头防范事故风险。

三、凝聚合力,推动形成全民共治格局

当前高温天气频发,疲劳作业、动火操作、危险品存放等环节火灾风险凸显、不容忽视。无数惨痛教训警示我们:面对不安全行为,一句及时的劝告、一次果断的制止、一个负责任的举报,都可能避免一场灾祸。市住新局安全站积极倡导、全力支持群众成为安全生产“吹哨人”,让每双眼睛都成为“监督哨”,每双耳朵都变成“预警器”,真正将社会力量深度融入安全治理体系。下一步,市安全站将持续优化举报处理机制,确保每条举报线索都闭环处置、高效办结,推动问题隐患清仓见底、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强化群众监督与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的联动协同,不断完善“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治理格局,为房屋市政工程领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