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新闻 | 荆州:强化联排联调筑牢排水防涝安全防线

发布于:2025-07-09 14:27:05

近年来,荆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区排水防涝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和城市内涝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各项工作要求以高效的调度指挥体系,着力构建完善的调度智慧和应急责任体系,全力探索部门联动的责任机制,全力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Part·01

网络安全防范知识

01

建立高效的调度指挥体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题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建立了市委书记部署,市长坐镇指挥,分管副市长靠前调度,各区、住新、应急等22家市直部门分工协作的指挥体系,形成了城市内涝防治工作的强大合力。暴雨橙色预警时,分管副市长值守指挥中心,全程靠前指挥;暴雨红色预警时,市长亲自坐镇指挥中心,强力指挥调度。领导高位指挥,市直各部门密切协作,建立了高效的指挥体系。

02

建立密切的气象联动机制

荆州市住新局和气象局密切联动,深度开展数据共享和信息联动,梳理《暴雨与城镇内涝预警响应联动业务流程》,建立了高效协同的城市内涝治理联动机制。开展暴雨中长期趋势性预报,提前发布气象预警,对指挥部成员单位实施叫应通知。加密雷达预报频次,实现每6分钟预报一次天气趋势,精准指导排涝工作。创造性开展城市内涝风险预警,在中心城区易涝点建设18套渍涝站,实时监测并通报内涝实况,进行全网温馨提示提醒公众注意防灾避险,将内涝的影响降至最低。

03

建立深入的外河调度联动机制

荆州市三面环水,外河水位平均比城区高3-12米,水资源丰富是荆州的最大优势,也是我们城市治理难度最大的风险之一。为进一步提升联动调度效率,荆州市建立住建和水利联动调度机制。一是优化泵、闸调度权限,市水利局将上下游与城市防洪排涝相关的涵闸、泵站调度权全部移交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由住建部门统一调度。二是强化上下游联动调度,每次降雨前:水利、气象、住建部门提前会商研判,提前启动周边河道水位预排,充分发挥调蓄功能。

04

建立健全的应急责任体系

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更新和细化,进一步厘清各区和市直各部门职责边界。制定分级负责机制,细化各部门职责,充分发动城管、公安、教育等其他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管行业、管排涝的要求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和责任人,对水利、应急、城发集团及中心城区各区等单位的排涝设备、物资、人员进行逐一登记,对全市所有易滞水的路段和点位有针对性地制定“一点一策”方案做到“六个明确”,即明确易涝点位、明确应急措施、明确责任部门、明确包保责任人、明确设备型号、明确具体操作人员。同时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多次利用小雨、中雨等气候条件开展城市排水防涝应急演练,切实提升应急响应质效。

05

建立科学的智慧水务平台

通过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建立了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网、泵站、排口闸门、河流一体化调度体系,提升排水设施调度效率,对全市地下管网开展系统排查、检测,实现了城市地下管网一张图,运用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GIS(地理信息系统)、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全市地下管网和排水设施的信息化管理。部署水位、雨量、积水传感器及视频监控设备,实时采集管网、排口、泵站前池、长江、内湖及城区易涝点水位、水情数据,实现动态预警。新建河道水位流量监测设备7套,管网水位、流量监测设备82套,路面积水监测设备19套,接入全市各部门监控1500个。搭建统一的泵站监控系统,实现对管理范围内泵站闸门的集中管控。通过统一的监控平台,实现对各类设备的日常巡检养护、控制策略配置等,辅助日常设备设施调度管理。

06

建立完善的雨后复盘机制

在应急响应结束后,第一时间组织住建、气象等相关部门进行复盘。一是及时收集道路积水数据,建立气象和内涝联动数据库,为后期应急响应调度提供决策依据。二是根据现场响应情况有针对性调整人员、设备配置,对反应较慢、操作不熟练的点位开展培训和督导。三是及时听取各部门对排水防涝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及时理顺分级响应机制内容,进一步完善上下联动的指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