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下空间“变身”休闲运动场,社区闲置场地跃升为银发经济综合体……最近,辽宁沈阳、大连、鞍山等多地综合施策唤醒“沉睡资源”,城市存量更新驶入快车道。
当下,内涵式改造逐渐成为城市更新的侧重点。与过去大拆大建的外延式规模扩张不同,内涵式更新注重唤醒存量,着眼于对现有城市空间特别是闲置资源的优化激活,“留改拆增”并举,通过精细化、渐进式的更新,实现城市功能与活力的整体提升。这种城市更新模式不仅能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减少环境负担,还能守护好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实现经济、社会、文化效益的多赢。
然而,让闲置资源“忙起来”看似“省钱”,动真格时却并不省心省力。存量资源长期闲置多有难言之隐。不少闲置资源属于城市中的“边角料”,分布散、基础差,植入新项目面临诸多难点和障碍,如产权复杂等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整修投入较大等难题。因此,内涵式更新改造离不开政策创新推动的制度保障。不少城市探索“市区两级协同发力”的工作机制,采用“提级解遗”专窗专办,创新、活用“容缺受理”“罚缴分离”等制度工具逐一化解难题。伴随城市更新开掘深土层,啃下硬骨头,政府部门还需要在土地政策、金融支持、审批流程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创造更利于实际操作的制度环境。
让存量“老家底”焕发增量“新生机”,是一个价值发现和价值再造的过程。其间,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多元参与平台,市场化运作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必不可少。多元共治与盈利模式是存量更新可持续发展的要津,成功的存量更新案例往往结合了本地实际,根据资产特点制定个性化盘活方案,不仅精准响应居民所求,也让社会资本接盘者有账可算、有利可期。比如地下空间、偏僻地段如何引流,老旧小区如何对接“银发经济”“首发经济”等,全国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模式和方法,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文化加持、科技赋能,可谓闲置资源活力再现的软支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入应用,使城市闲置存量通过智慧化手段改造面貌一新。立足于高水平焕新存量的城市更新,从关注物质空间转向重视人文关怀,从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共治,不仅符合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也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
最新文章
政策新闻 | 芜湖市研究中心公用处联合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项理论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交流研讨会 政策新闻 | 贵阳市设质站:服务零距离│高效办成一件事 前置服务和技术辅导多措并举促进施工图审查“拿证即开工” 政策新闻 | 南充市住建局关于四川盛晖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17家建筑企业资质申请审查意见的公示 政策新闻 | 湖南省住建厅关于核准长沙城发恒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等企业27项建筑业企业资质和143项建筑业企业资质换证后延续的公告(2025年第14批) 政策新闻 | 高温错峰战凌晨 汉江大桥焕新亮夜空 政策新闻 | 重大项目建设丨守信中路道路工程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政策新闻 | 广西住建厅关于公布2025年第G23批建筑业企业资质(特殊行业)审查结果的通告 政策新闻 | 宜宾市南溪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推进油烟治理 守护清新空气 政策新闻 | 关于公开征集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十五五”规划意见建议的公告 政策新闻 | 丹东关于印发《全市大跨度体育场馆和公共演出活动场所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