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crefm001
2013-02-23
在信息化的世界,数据是一切的基础。这句话似乎可以不证自明,但却始终容易被忽略。在我所认识的BIM圈子的朋友中,按照对于数据的重视与否让他们分成了两大阵营,他们的想法和表现差异极大。而这个组合再考虑IT和建筑业的不同专业背景,则表现就更加离散了。这种离散的结果之一就是今天在国内看到的对于CaBIM或CAFM的说法各异的评论。
有人说:数据不过是附带在BIM模型中的那些属性而已。
有人说:没有数据,BIM模型将会是一个“没有信息的模型”。
有人说:(几何)模型也是数据的一部分。
我曾经在一个项目上先与合作方BIM团队的朋友约定:我们今后所说的模型都仅指“几何形体模型”,剩下的就都是数据;既然只有模型和数据这一对概念相对,那么我们定义清楚了几何形体模型,于是就应该容易定义数据这个概念了。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差强人意,即使是IT专业背景的朋友。我逐渐开始怀疑:这是否属于一种对于“数据”这个概念的基础认识问题?若放在哲学上,就可能是认识论讨论的范畴。
西方人研究逻辑(始于古希腊时期),要先定义:甲是甲,乙是乙(同一律)。这是中国文化史上所不曾出现的现象,这简直就是废话。在数据的层面所研究的问题,尤其是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的信息分类法,这个所谓的“BIM理念之精华”的对象,真的有点这种意味。倘若BIM这种思想的思想基础就是同一律这种严谨的逻辑学,那么这在国内还真的会遇到巨大的推广困境,其困难不亚于铁路进中国(清朝)。
而失去数据的BIM体系,就像没有基础的金字塔,不仅最下面一层没了,中间的信息层(某种意义上也可以与数据的概念混同)也没了,只剩下最上面的漂亮的几何形体。这不正是现在市面上所见绝大部分BIM模型的情形吗?
从FM专业的角度看过去,一个漂亮的几何模型简直就是废品——因为它无论如何的精美,也不如现实中随处可见的物品设备来得真切,因为在运营的时候大部分的这些物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在这种情况下(不考虑数据及其组织方式),CaBIM简直就没有与CAFM进行对接的可能性了,无论技术上还是价值上。不幸的是,这正是国内现状。
【陈光 评注】这篇文章一定程度上预言了BIM+FM的做法普遍皆为玩具式摸索的结局。还将会持续一会儿。在数据标准方面,已经正在进行中的许多BIM标准也都如此。
最新文章
政策新闻 | 四川省住建厅关于2025年第二十五批二级注册建筑师、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初始注册审查意见的公示 政策新闻 | 长沙智能建造158工程八大平台丨工管云:长沙智能建造的“智慧锁” 政策新闻 | 晋中关于公布2025年第十批建筑施工企业 “安管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审批结果的公告 政策新闻 | 长沙市白蚁防治站召开2025年半年度工作总结会议 政策新闻 | 传承红色家风,筑牢廉洁防线——广元市住建局组织参观“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展 政策新闻 | 以扎实作风护航住建领域事业高质量发展——贵阳市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蒙朝阳讲授专题党课 政策新闻 | 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告2025年标字第7号(总第365号) 政策新闻 | 日喀则关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相关工作的通知 政策新闻 | 仪征市建委岗节点改造工程——城市更新与民生需求的“双向奔赴” 政策新闻 | 重庆市住建委关于征集2025年度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设计编制、修订项目的通知